BYsan

 找回密碼
 成為會員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585|回復: 0

二戰中各國軍隊飲食的特點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1-10 23:36: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德國伙食



德軍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占50%,晚餐占33%,早餐占13%

這遵照了德國人的生活習慣--以午餐為日常用餐的中心。



I級伙食 --Verpflegungssatz I

最高優先配給。

主要包括:



黑賣麵包 750克

黃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 45克

香腸(生罐裝食物) 120克

(有時是熏魚)



果醬或人造蜂蜜 200克



煮過的土豆,蔬菜 750克

肉類 120克

蔬菜或動物脂肪 45克

調料 15克



咖啡豆(有時以紅茶代替) 8克

巧克力或糖果 1袋

香煙紙 7卷





德軍的食物主要構成是全麥麵包 紅腸 罐裝牛奶

而從歐洲各地搜刮來的紅酒起到了同俄國茶葉一樣的作用



正是靠著這些德國從挪威一直打倒希臘,再從希臘得到莫斯科城下



蘇聯軍隊伙食

據記錄黑麵包至少挽救了40萬人的生命,維持了將近1000萬人的戰鬥力



它的配方簡單,但烤制過程複雜而精確,通常需要三天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饑餓的蘇軍指揮員常常把部隊中所有人員佩戴的手錶或戒指集中起來,用於交換難以下嚥黑麵包和馬肉腸



美國援助的罐頭午餐肉原是二戰聯軍的主食,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當年甚至稱,“沒有罐頭午餐肉,我們的軍人將無糧可吃”



蘇軍的內部價是兩塊手錶一整條黑麵包,在供應不暢的時候,一條黑麵包是10個戰士一天的口糧

其次是茶葉,自1886年起茶葉和砂糖就被列為重要軍需品,凡配發茶葉的部隊,比只配發酒的部隊患病率低的多.由於俄國不產茶葉,直到1904年日俄戰爭後茶葉才開始配發到全軍.

被俘的蘇軍戰俘在德國飲食

1941年6月底,首批戰俘已到達這裏。戰俘運送條件,特別是在戰爭的前幾個月,極其惡劣,供應的食品不僅難以下嚥,而且數量極少,根本不夠分配,絕大部分戰俘食不果腹。

絕大部分蘇軍戰俘患上了因饑餓造成的浮腫病、壞血病、無休止的腹瀉、結核病。蘇軍餓得無法忍受,整日在尋找任何能吃的東西:草、樹根、昆蟲、食堂裏的殘渣剩飯等。



沒有飯團就會戰鬥力大減的日本

日本新兵的伙食看上去很不錯,但實際上後來就變得極為磨煉人了。一位入伍前在橫濱當造船廠工人的新兵說:“在我入伍的第一天,我們吃到了一頓特殊的美餐,紅小豆煮粘米飯,但是就在我們吃飯的時候,上司發話說:‘這是你們吃到的最後一頓好飯了,從今之後一切都會變得嚴酷起來。’”後來,陸軍和海軍新兵們通常所吃的早餐就是涼米飯加鹹菜以及一杯冰冷的茶,而且要極快地吃完,以便趕回去繼續軍事操練。午餐可能是米飯加上一點肉或魚,晚飯則不過是一碗湯加上一點點米飯和蔬菜。



日本海軍二戰的飲食

艦上的軍官以上:



早餐

  魚幹、海苔、味增湯、醃醬菜、白飯(日本人只在生病時吃粥),如果有人想吃西式的,也可以於前一天晚上告訴勤務兵準備咖啡、麥片粥之類的英式早餐,有留洋經驗的軍官並不會排斥這一類西式早餐,但是大多數還是喜歡日式早餐。



午餐-

  按照湯、魚、肉次序上菜的西式全餐,不論寒暑用餐時需要穿上外套、並且按照英式餐桌禮儀用餐。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是在自己的私室中用餐,有勤務兵隨伺在旁,有時也會在司令官廳用餐,同時招待艦隊要員等一同進餐(按照禮儀,司令長官坐于桌子一邊中央,參謀長跟他對面而坐,其他有資深幕僚人員、副官、艦隊譯電長、艦隊氣象長、艦隊輪機長、艦隊主計長、艦隊醫務長、艦隊軍法長、旗艦艦長等)。

  軍官分高低階分別在軍官室跟基層軍官室中用餐,聯合艦隊司令官用餐前五分鐘,軍樂隊集合在後甲板,演奏半古典或歐美的流行音樂,而非軍歌軍樂等,即使在戰中也保持這項傳統,這也算是樂隊每日的練習時間。官兵們多半儘快吃完午飯,到後甲板享受音樂。不過這只有在艦隻錨泊的時候才會舉行。





晚餐-

  日式,包括生魚片、醃蔬菜、烤魚、蒸蛋、味增湯等日式料理,在軍艦位於不同地方時會有當地風味菜,如龍蝦、鯛魚等。

  晚餐後吃不飽的軍官會向勤務兵要剩飯,事實上是伙房特地多煮一鍋來應付這些軍官,另外在加上幾個荷包蛋跟醬油、烏醋等當作第二頓晚餐。

  艦上的菜色隨軍艦的大小各異,越大的菜色越好。海軍中以「大和旅館」的菜色最好,但是山口多聞卻抱怨量太少(他是出名的大胃王)。



:軍官必須自付伙食費,年輕的軍官們往往花錢如流水,有家計的特務軍官(從士官升上來的軍官)相較之下比較懂得節約。





一般士兵:



  沒像軍官一樣必須吃全套西餐,但是菜色中也是和洋並有,奶油燉雞、咖哩牛肉等洋菜、味增湯、魚、醃醬菜等日式菜。主食是混了大麥的米飯。早餐也以飯、醬菜為主,七點半用早餐,但是在吹起床號前就必須起床值日的時候,為了先填飽肚子,會跑到廚房先要些吃的,通常廚房給他們大麥飯、油豆腐碎片、伴上醬油跟醬菜的雜菜飯。





由於受到傳統飲食的影響,日本的軍事後勤部門一直想盡一切辦法改善飛行員伙食.以執行轟炸重慶任務的飛行員為例,他們的主食是三明治和壽司,喝的是好茶和葡萄酒,以及在當時最高級的乳酸飲料。

此外每個飛行員都另外配發巧克力和優質的糖果。



關押在日本的英美戰俘的伙食





食物方面,早餐有米飯及湯,午餐有米飯及紫菜,有時會有麵包,由戰俘帶到工作地點,晚餐也是米飯、湯及一款蔬菜,例如洋蔥、土豆、蘿蔔、捲心菜或茄子,每隔10天會有魚,一個月有一兩次肉。

餐飲方面,由負責管賬的日本兵提供大米及蔬菜,戰俘輪流烹調,食物基本上是日式:一碗白飯、一碗味噌湯及一些泡菜。在部份營舍,一日會有一餐麵包,一個月數次有肉或魚,但隨著日本食物供應緊張,富蛋白質的肉類後來就沒有了。平時戰俘要帶著飯盒工作,在一些情況下,雇用戰俘的公司也會提供一點食物。



戰俘最嚴重問題之一是饑餓及營養不良,雖然日軍聲稱在戰爭最困難時期,已經盡力為戰俘提供食物,但無可否認的是,戰爭結束時,戰俘都處於極度饑餓的狀態中。



戰俘若偷田裏的蔬菜會被嚴厲懲處,但捕捉蛇、龜及青蛙等就無人理會,在極少數情況下,戰俘還會收到紅十字會的包裹,但也有一些戰俘表示,從未見過紅十字會的物資。

關押在日本的中國戰俘和勞工的伙食

日本對中國戰俘和勞工極端殘忍,伙食是橡子面和穀糠等混合的難以下嚥的食物,在巨大的勞動強度下,連基本生存都保證不了!





在中國的日本戰俘的伙食



日俘每天的糧食定量是17兩米、8兩面、16兩菜。他們自己種菜,自己油印小報《陣中新聞》。當然他們現在已經不在陣中而是在集中營裏了。

 日俘患病後,輕者在營房裏休息,重者則可住進傷病兵收容所。那裏的伙食比集中營要好,醫藥治療也很及時。病房裏打掃得很乾淨,每一張病床旁的小櫃子上,都放著一隻啤酒瓶,瓶中插著盛開的菊花。

日俘的伙食,與中國軍人相同,副食費無論官兵,每人每天80元(法幣)。由日俘管理機關支付。日俘的衣著,仍然是原來的軍裝。

英國皇家軍隊 的伙食當然是少不大名鼎鼎的鹹牛肉罐頭,伙食水準低於美國軍隊但是遠在德國和蘇聯之上。

英國步兵每日配給:

1又1/4磅鮮肉或凍肉,或者1磅罐頭肉或鹹肉

1又1/4磅麵包,或者1磅餅乾或面 4盎司鹹肉(熏肉)

3 oz. cheese; 3盎司乾酪

5/8盎司茶4盎司果醬 3盎司糖2盎司鹽

1/36盎司胡椒粉1/20盎司芥末

8盎司新鮮蔬菜,或者2盎司脫水蔬菜。 1/10吉爾酸橙汁(在缺乏足夠新鮮蔬菜的情況下作為替代品,1吉爾等於四分之一品脫)

1/2 gill rum; 1/2吉爾朗姆酒(1吉爾等於四分之一品脫)

每週供應不超過2盎司的煙草



在必需的時候允許下列替代食物的使用:

使用 4盎司燕麥片者米 代替 4盎司麵包或者餅乾。 使用 1/30盎司巧克力 代替 1/6盎司茶

使用 1品脫勾兌酒(葡萄酒,白蘭地)代替1配給量烈性酒

使用 4盎司乾果 代替 4盎司果醬

使用 4盎司黃油、豬油、人造黃油,或者1/2品脫食用油 代替 4盎司鹹肉(熏肉)





美國軍隊

美國的伙食最為豐盛。



在戰場上將咖啡煮到有有滋味得地步則要很多柴火和淡水,同時在前線點火更有自殺的嫌疑,所以美國軍需部絞盡腦汁找到勒兩種比較切實可行的方法,一是將咖啡磨成很細的粉末,製成可溶咖啡,對水即飲 二是把咖啡豆在產地烘烤,然後小批量磨碎,即沖即飲。



巧克力、可口可樂口香糖和野戰飯盒,曾是二戰中美國官兵隨身不離的幾件受用物。自詡“二線球隊”的美國,直至1944年才大規模參戰,400萬出境軍人,一年裏竟然喝掉10億瓶可樂。外表吊兒郎當的美同大兵,所到之處,總是嚼著巧克力和口香糖,高興時還向周圍兒童撒發。那些被戰禍搞成破落戶的西歐人,看著羡慕不已。這種野戰飯盒,不僅有塗好黃油的麵包片、午餐肉、沙拉作料,還夾有兩支“駱駝”牌香煙和3根火柴,飯後還可抽上幾口。

他們吃的食物雞蛋粉是主要的早餐來源,用各種形式製作,一般是攪拌。不管怎麼做這些蛋,有烤薄餅,用麵粉和雞蛋粉製作,不僅像飛碟,而且簡直一模一樣。軍隊派發的“熱帶黃油”,因為製作的時候考慮到要在任何環境下都不能變壞,所以無論用什麼辦法都難以融化。麵包是新鮮的,由廚師當場烤成,但太粗糙了,只適合做法國烤麵包片———還是用雞蛋粉做的。有時會有燕麥,但像膠一樣黏。



美國的戰時物資供應充足,顯示出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美軍官兵每人都配備幾套卡其布軍服和呢料軍服;另外還有工作服、夾克、大衣、鴨絨睡袋、皮靴、雨衣等等。在食品方面,最具特色的是花樣翻新的各式罐頭。

1937年,美國的霍梅爾食品公司首次生產了“罐頭午餐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帕姆罐頭午餐肉成了二戰盟軍食品中的主要蛋白質來源。

美軍食譜,中午和晚上,有罐頭食品燉梅幹,在廢罐頭上加熱的肉末雜菜,肉大部分是斯帕姆午餐肉,被稱為“神秘肉”。許多美國軍隊中的現役人員都討厭看到斯帕姆午餐肉。美軍士兵評論說:“廚師們會在早餐時煎午餐肉,正餐是烤午餐肉,晚餐則把它放在米糕裏,第二天早上是午餐肉餡餅。天知道他們從哪兒得到這麼多午餐肉,一定是成桶成桶訂購來的!……燉斯帕姆午餐肉,斯帕姆午餐肉派,還有煮斯帕姆午餐肉塗油脂!”



戰後,艾森豪將軍見到霍梅爾公司的總裁,他感謝他們的斯帕姆午餐肉,然後笑著補充說:“但你們是不是沒有必要給我們送那麼多過去?”

許多在戰後接受過美軍食品援助的人說,我喜歡吃午餐肉,和我年齡差不多的人都這樣,可以說吃午餐肉是我在那個艱難歲月的一種美好的享受與回憶,我長大後,它一直是我的最愛。

被美國俘獲的軸心國戰俘相對食品供應較好,基本能夠保證生存需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成為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BYsan

GMT+8, 2024-6-1 08:15 AM , Processed in 0.0512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